|
李文灵

李文灵,1971年3月出生于江苏淮安。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、江苏省篆刻研究会副会长、南京印社社员、淮安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、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,淮安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,书法专业艺术硕士。现任淮阴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,副教授。
自幼随父习书,曾问道于乡贤朱寿友先生,于1999、2007年两度负笈黄瓜园亲聆黄惇老师教诲,得习书与治学津梁。作书之余,偶尔操刀刻石,兴趣在秦汉之间。于书于印,皆求动静相宜之风骨、古雅之意趣,以期在静养中渐达“尽精微而致广大”之境界。
书法作品入展全国第八届中青展;篆刻作品入展全国第八、九届书法篆刻作品展;全国第五、六届篆刻艺术展览;当代篆刻艺术大展;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艺术展等;
讯址:江苏省淮安市交通路71号淮阴师范学院美术学院(223001)
电话:13861567099 15396961818
渺渺兮予怀 望美人兮天一方
小时候坐在父亲的自行车前一遍遍地跟着背诵苏东坡的《前赤壁赋》,长大后才渐渐体味到其中意趣。“天地之间,物各有主,耳得之而为声,目遇之而成色”,付诸笔则为书。以技论书,其称也小;以意会之,则通大道,逝者如斯,其变与不变恰如水与月乎!
书法于我是性之所好,亦是工作所系,朋友常羡慕可以做自己喜好的工作,而个中滋味则是甘苦自知,笔墨之间融进了自己的情思、岁月、梦想和追寻,于是在心底孕育出一方玄远的净土而寤寐以求。
“雪满山中高士卧,月明林下美人来”,吾将上下而求索。
此心安处是吾乡
——学书感言
《庄子•天地》篇有则寓言:“黄帝游乎赤水之北,登乎昆仑之丘而南望。还归,遗其玄珠。使知索之而不得,使离朱索之而不得,使喫诟索之而不得也。乃使象罔,象罔得之。黄帝曰:‘异哉,象罔乃可以得之乎?’”譬喻道不能由感官、言辩求得,当弃除机心智巧,于静默无心中领会。我于书法亦作如是观。
在父亲的影响下,我自幼习书,由开始完成父亲每天布置的作业,渐渐变为心底的窃喜,工作后方得机缘深入探究,三十多年的学习,有过“退笔如山”的训练、“黄卷青灯”的研读,有过暂得之喜,有过深究的彷徨,恰如寓言中之“知”、“离朱”与“喫诟”者,窃以为这是必经之途,然拘泥于此则与中国艺术之祈尚、书法之魂尚有一纸之隔。
我平时喜欢写行草书,曾有“尽精微”的笔法探究、亦有“兴来小豁胸中气”的宣泄之快,近来则更澄心于造境的体悟,或许是年届不惑,隐约中触摸到生命的安顿,觉得较以前更能读懂王维诗的妙处和空谷花开的圆满。于是对书法亦有新的感悟与体验,于笔法更醉心于董其昌所谓“自起自倒,自收自束处”,那是一种人与笔的合一,而非“知”、“离朱”与“喫诟”的判分,每每得合作时,则觉得自我融入锋势的起伏,是我与笔墨无影无迹的“印合”;于章法则更重黑白浑整之溟濛无际,犹如白鹭立雪,吾求其白。篆刻于我,刀犹笔、石如纸,意入精微处则方寸千寻,与书实同一关捩。
东坡有感柔奴,叹曰:“此心安处是吾乡”,中国艺术创造的是与自我生命关联的世界,忘却营营,明澈心性,境由心起,不然则如文徵明所言:“虽日与竹居,终然邈千里”,亦无从使“象罔索玄珠”矣。

行书《许浑诗鹤林寺中秋夜玩月》

行书《蔡邕诗琴歌》

行书《于谦诗》16X34

行草《陆游诗》34X88

行草《李白诗》35X35

行草《贾岛句》17X35

草书《王维诗汉江临眺》55X130

草书王维诗《终南别业》35X35

草书册页《王维诗山居秋暝》17X30

草书册页《刘长卿诗寻南溪常道士》17X30

骨重神寒(1.2cm)

印从书出(5cm)

苍山如海(6cm)

欲换凡骨无金丹(1cm)

从心所如(1cm)

载酒问奇字(1.2cm)

笔从曲处还求直(1.2cm)

人生达命自洒落(1.3cm)

三日仆射(1.3cm)
|
| 发布日期:2014-12-26 15:38:43 | 来源: mobile.28365-365com |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