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如真如
——吴门画派之唐寅特展
展览时间:2014年12月9日——2015年3月8日 展览地点:苏州博物馆二楼书画厅



弘治十二年(1499)春,三十三岁的广东儒生伦文叙(1467-1513)以会试第一的身份继续参加了殿试,并一举夺魁。与此同时,同场科考、被江南士人期待连中三元的才子唐寅,却因科场舞弊案而锒铛入狱,黜发浙藩为吏。伦文叙,不仅打消了唐寅的状元梦,而且也打破了苏州已经蝉联两届的状元纪录。现实的偶然造成了艺术之路的必然:唐寅他不甘为吏,回归故里,潜心书画,最终名震大江南北,在史书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唐寅的好友,曾主盟吴中风雅三十年的文徵明曾这样评价他:
子畏画本笔墨兼到,理趣无穷,当为本朝丹青第一。白石翁遗迹,虽苍劲过之,而细润终不及也。
唐寅(1470-1524),字伯虎,更字子畏,号六如居士,吴县(今江苏苏州)人。弘治十一年(1498)中南京乡试解元。次年会试,为江阴徐经贿通关节案所累,发浙藩为吏,不就。正德九年(1514)应江西宁王宸濠之聘,后察其有异志,佯狂而归。筑室于桃花坞,与客日般饮其中。工于诗文,初尚才情,奇丽自喜;晚年颓然自放,格谐俚俗。书法纵逸遒美,出入于北海与松雪之间;画法沉郁,风骨奇峭,与沈周、文徵明、仇英合称“吴门四家”。
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,如露亦如电,应作如是观。
《金刚经》中的这段偈语,正是南京解元唐寅一生的宿命。或许是缘于唐寅的才情和个性,才子佳人这样的喜剧故事才附会在他名下,“唐伯虎点秋香”因此为世人所熟知。但真正的唐寅,一生却历经大起大落,他的如梦人生,最终可以说是一个悲剧:
伥伥莫怪少时年,百丈游丝易惹牵;
何岁逢春不惆怅?何处逢情不可怜?
杜曲梨花杯上雪,灞陵芳草梦中烟;
前程两袖黄金泪,公案三生白骨禅。
老我思量应不悔,衲衣持钵院门前。
唐寅的这首《伥伥词》,诵之凄然,悲凄之情,溢于言表。历史不可假设:但是,如果唐寅没有与徐经一同赴京赶考?如果唐寅顺利地通过了己未科的那场会试?如果唐寅没有赴江西宁王朱宸濠之聘?唐寅还会是史书中的那个唐寅么?所以,从某种程度而言,我们应该庆幸,历史给予的唐寅,是一个艺术家、文学家,而非政客、胥吏;我们应该庆幸,正因为没有这些如果,才有了《桃花庵歌》、《落花诗》、《与文徵明书》;才有了《溪山渔隐图》、《骑驴思归图》、《班姬纨扇图》、《风竹图》;才有了《致徐若容信》、《行书姑苏寒山寺化钟疏》、《行书龙头诗》等等;当然—也才有了今天特别为唐寅举办的盛会。
“明四家”中,唐寅的知名度可谓最高,这更多的是由于通俗文学和影视作品的演绎,造成了世人对他的美丽误解。“六如真如——吴门画派之唐寅特展”,是苏州博物馆举办的“明四家”系列学术展览的第三期,旨在尽可能多地还原真实的唐寅,希望观众从他留下的书画原作中,去体会他的坎坷境遇和笔墨人生:
醉舞狂歌五十年,花中行乐月中眠。
漫劳海内传名字,谁信腰间没酒钱。
书本自惭称学者,众人疑道是神仙。
些许做得功夫处,不损胸前一片天。
唐寅的一生,有他的际遇,也有他的超脱;有他的才情,也有他的执着。正如百年后文震孟在《姑苏名贤小记》中所总结的那样:“人材第一,风流第一,画品第一。”
透过如梦幻泡影、如露如电的历史,数百年后,于此所见,六如之外,更得真如。
至此,特别鸣谢给予本次展览大力支持的十二家海内外文博机构。
是为序。
相关链接:http://tangyin.szmuseum.com/
|